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贺兰山网评 -> 原创网评
【地评线】贺兰山网评:用“负面清单”约束医生伪科普赚流量
2025-11-11 15:54:00   
2025-11-11 15:54:00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11月7日公布了3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)《负面清单》,明确了10类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,包括不得发布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,损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,损害卫生健康行业形象的内容等。

  近年来,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强,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重要途径,但个别医务人员以健康科普名义“带货”“打广告”、违规泄露医疗信息,违背了健康科普初衷、损害了医疗行业形象。而发布《负面清单》,就是为了有效约束医生打着“科普”的名义实则进行伪科普赚流量的行为。

  表面上以科普为噱头,实际以卖药等营利为目的;打着知名专家旗号,背后是营销团队在运作……短视频平台上,存在大量所谓“网络名医”通过科普视频宣传,利用医生助力引流,发起微信视频问诊,联合私营诊所卖药,形成分工明确、高效运转的新型“网络问诊”,而不少患者看病买药后却自称上当受骗。

图据央视网

  当前,有些医生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个人账号,这些经过认证的医生利用短视频进行规范的医学科普是被允许的,却也有部分医生打着科普名义引流到平台外开展私人诊疗活动,以问诊科普名义谋取私利。而印发《负面清单》就是一个明确信号,这是给网络医疗科普“立规矩”,表明国家整治网络医疗科普乱象的决心。

  不得不承认,网上出现医生打着科普名义推荐药品牟利现象已有很长时间,这是一个亟待整治的顽疾。对此,有必要进一步厘清线上科普和诊疗的行为边界,并对一些关键问题划定红线。利用“医生”这一角色为利益“背书”,打着看病、科普的名义“跨界”牟利,既是对病患极不负责的行为,也涉嫌违反了相关法规。

  由此,用“负面清单”约束医生伪科普赚流量,可谓来得及时。今后要严格按照《负面清单》严格落实其中的规定。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,及时发现违规行为,确保群众健康“无死角”,守护公众健康权益,以让网络医疗科普回到正轨,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,真正体现期待中的“医者仁心”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 刘天放)

【编辑】:任岚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